門巴族的文學(xué)多是民間傳承的口頭文學(xué)。
門巴族有神奇的人類誕生神話,如《猴子變?nèi)恕贰度值芎驮尽贰舵?zhèn)壓妖女》《皮休嘎木》和《雅魯藏布拐急彎》等。這些神話故事或用象征、或用夸張的方式表達(dá)了門巴族先民的世界觀和宇宙觀,反映了傳統(tǒng)的民間智慧。
門巴族民歌曲調(diào)中,有一種叫“東三巴”的喜歌,即門隅東三巴地方的歌舞。歌聲高昂動聽,舞姿典雅優(yōu)美,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。門巴族人歌舞時常用樂器伴奏,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笛,只有四個音孔,類似古代的“羌笛”。東三巴曲調(diào)和四孔笛,至今尚流行在墨脫縣的門巴族中。夜晚的火塘邊,老人吹笛,如怨如訴,余音裊裊。緬懷著本民族的歷史,把人們帶到過去苦難歷程的回憶中。聽眾深夜不散,常有人禁不住流淚抽泣。 門巴族戲劇是門巴族豐厚的民族文化藝術(shù)之花。門巴戲保留了戲劇的早期形態(tài)。例如《恰木》(即跳神舞)是門巴戲傳統(tǒng)劇目,這出戲一般在大型宗教活動中演出。內(nèi)容反映門巴族人民反抗舊社會的壓迫并取得勝利的故事。表演時戴面具,不同的動物形象還要身披不同的飾品,多以動物的皮革、羽毛披掛在身。表演中模擬各種動物的姿態(tài)和動作。人物道白很少,跳時不唱,唱時不跳。沒有固定的戲班和專職演員。這出戲的表演形式十分粗獷和古拙,保留著早期戲劇的古老面貌。
門隅門巴族的戲劇《阿吉拉姆》《嘎爾恰木》《巴格恰木》被列為中國非物質(zhì)文化保護(hù)項目,得到了傳承和有效保護(hù)。
參考資料:多布杰,《中國門巴族》,寧夏人民出版社,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