侗族分布于貴州、湖南、廣西三省毗鄰地區(qū)的南方少數民族,居住在黔、湘、桂等省區(qū)的毗連地區(qū),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。古代文獻中稱“駱越”、“僚”、“侗蠻”。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(yè),兼營林業(yè)和漁獵,手工業(yè)發(fā)達。出產“香禾糯”(有“糯中之王”之稱)、“稻花鯉”、油茶。
侗族的飲食文化自成一體,大致可用“雜”(膳食結構)、“酸”(口味嗜好)、“歡”(筵宴氛圍)三個字來概括。
雜異的食源
侗族地區(qū)大多日食四餐,兩飯兩茶。飯以米飯為主體。平壩多吃粳米,山區(qū)多吃糯米,糯米種類很多,有紅糯、黑糯、白糯、禿殼糯、旱地糯等等,其中香禾糯最有名。他們將各種米制成白米飯、花米飯、光粥、花粥、粽子、糍粑等,吃時不用筷子,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,稱為“吃摶飯”。
侗家花米飯(圖片來自百度)
侗族一般習慣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,帶上山去食用。其中香禾稻做成的“摶飯”尤為甘美,有“一家蒸飯,全寨飄香”之說。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,它是用茶葉、米花、炒花生、酥黃豆、糯米飯、肉、豬下水、鹽、蔥花、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濃湯羹,既能解渴,又可充饑。與飯、茶配套的,還有蔬菜、魚鮮、肉品、瓜果、野味、菌耳和飲料,食源廣博而異雜。
蔬菜大多制成酸萊。魚鮮包括鯉魚、鯽魚、草魚、鱔魚、泥鰍、小蝦、螃蟹、螺螄、蚌之類,可制成火烤稻花鯉、草魚羹、鮮炒鯽魚、吮棱螺、酸小蝦、酸螃蟹等風味名肴。肉品主要是豬、牛、雞、鴨肉,吃法與漢族差別不大。瓜果有刺梅、獼猴桃、烏柿、野楊梅、野梨、藤梨、飽飯果、刺栗、大王泡,以及松村嫩皮、桑樹嫩皮、香草根等。其中,櫟木的果實可做成豆腐,“香樹”的皮可潔白牙齒,油茶樹上長的“茶泡”是天然的酸甜汁。野味包括鼠、蛇、蝌蚪、四腳蛇、幼蟬、幼蝗、土蜂蛹、石蛙、穿山甲、囡囡魚,以及吃松果長大的松香雞和松香豬,侗族均能巧加利用。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鮮美的雞絲凍菌,還有可制粑粑與粉絲的藤根、葛根,水田生長的細微苔絲,隨處可見的竹筍。飲料主要是家釀的米酒和“苦酒”,以及茶葉、果汁。據粗略估計,侗族的常見食料不少于五百種,天上飛的,水里游的,地上長的,草中爬的,只要能吃,無不取食。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很強的生存適應能力。
天天不離酸,家家酸滿壇
侗族飲食風俗自成一格,最具特色的食風要數侗族喜食糯米粑與酸辣菜。侗族民間有“住不離山,食不離酸”、“不辣不成菜”、“沒有辣椒不待客”的民諺?!岸辈浑x酸”概括了侗家飲食習慣的一大特點。侗族家家腌酸,四季備酸,天天不離酸,人人愛吃酸,正如歌謠中所唱的那樣:“做哥不貪婪,做妹莫貪玩。種好白糯米,腌好草魚酸。人勤山出寶,家家酸滿壇。”
侗民日常所食蔬菜,大部分為酸菜。如酸黃瓜、酸刀豆、酸蘿卜、酸蕨菜等。酸蔬菜之外,還有酸魚、酸雞、酸鴨、酸肉、蝦醬等腌酸制品。制作腌酸食品有壇制和筒制兩種,分別采用陶壇、木桶、楠竹筒腌制。制法是:先洗凈要腌制的魚、肉、菜等,用糯米酸成酒或用鍋將糯米炒至干熟拌勻,隔層鋪放。根據不同品種的腌制時間,加上不同分量的食鹽(有的還要加辣椒等其他調料)。在放入酸壇時,魚肉類放在壇底的墊架上,使其濾水沉底,以保持魚肉的干爽。腌制草魚酸,要放入特制的酸缸,將草魚攤開鋪平,隔層放好加工的糯米和各種佐料。用重石頭壓在魚上。腌壇封嚴以后,在壇里水槽中注入油或水,防止透氣變味,以延長保存時間。蝦醬的制法是先將生蝦與辣椒面拌合,搗碎,再加粥、豆粉、生姜末、桂皮和鹽,攪勻入壇,發(fā)酵而成。食用時再以油煎炒,其味鮮酥辣,最能開胃佐飯。
腌酸食品不僅味美可口,而且保存時間長,一般酸菜可保存一二年,酸肉可保存數年。酸魚有時可保存二三十年之久,侗家人平時不輕易食用,只是在款待貴賓和婚嫁、葬禮中才開壇嘗用,其肉色鮮亮透紅,味醇質脆。在侗族,誰家缺了草魚酸,即會被人瞧不起。侗民愛吃酸味食物,與其生活環(huán)境和當地物產有關。當地盛產糯米,吃酸可助其消化,而且糯米也是腌制食物的好佐料。加之侗民每天都飯往往是早上一起床就蒸足,中晚餐一般不再另煮,也不再炒菜,取些現成的酸菜就飯吃十分方便。每天上山干活,中餐是一包糯米飯,另加一兩樣酸菜,既方便又實惠。此外,侗民熱情好客,但交通不便,購買食品比較困難,如果家中有了腌酸食品,一旦賓客臨門,便有了方便的待客食品。
歡騰的宴席
在侗家人的心目中:糯米飯最香,甜米酒最醇,腌酸菜最可口,葉子煙最提神,酒歌最好聽,宴席上最歡騰。
侗族人宴客要打“桐粑”,其工藝復雜而細致,品種繁多。例如:加蘇子汁的叫紅侗粑,加楊桐葉的叫黑侗粑,帶餡的叫豆沙侗粑、棗泥侗粑等。宴客時泡茶要加柚子皮、冬瓜皮雕成的蜜餞花卉;席上要備暢銷全國的“五味姜”,清香適口的“油茶”,清甜軟糯的“黑珍珠飯”,水牛調制的“酸龍肉”,以及聞名遐邇的“醅草魚”,為的是賓主一起歡聚共樂。
最有特色的要數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——“攔路酒”了。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置“路障”,擋住客人,飲酒對歌,你唱我答,其歌詞詼諧逗趣,令人捧腹,唱好了喝好了,再撤除障礙物,恭迎客人進門。入座后又是換酒“交杯”,鄰居或自動前來陪客,或將客人請到自己家中,或“湊份子”在鼓樓中共同宴請,不分彼此。酒席上還有“雞頭獻客”、“油茶待客”、“酸菜苦酒待客”、“吃合攏飯”、“喝轉轉酒”等規(guī)矩,歡中有禮.文質彬彬。清人詩云:“吹徹蘆笙歲又終,鼓樓圍坐話年豐。酸魚糯飯常留客,染齒無勞借箸功?!闭嵌闭瘹g宴賓客生動情景的寫照。
歡樂的宴席(圖片來自百度)
謝廚師
侗族人敬重廚師也是其飲食文化中一個奇特的內容,在許多宴席上客人與廚師都要對唱,互相致謝。如一首《謝廚歌》就是這樣唱道:“廚師師傅常操心,睡半夜來起五更,坐了幾多冷板凳,燒手燙腳費精神??廴舛殉甚庺~背,蘿卜切成繡花針,內雜小炒加木耳,豬腳清燉拌香蔥,蛋調面粉做酥肉,蜂糖小米做粉蒸。巧手辦出十樣錦,藝高算得第一名,吃在口里生百味,多謝廚師一片心。”
參考資料:姚偉鈞、方愛平、謝定源著《飲食風俗》,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1年3月第1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