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前部
帽后部
貴州榕江縣晚寨村一帶的侗族婦女,有著悠久的刺繡文化傳統(tǒng)??p制繡花帽,是體現(xiàn)當(dāng)?shù)貗D女心靈手巧的一項(xiàng)手工活計(jì)。
繡花帽呈六角形,其上部造型是模仿侗族古樓翹起的房檐而制做的,被侗族兒童視為心愛之物。
繡花帽由里外兩部分組成,素有“制做繡花帽,先做好襯套”之說。即先按兒童頭徑大小制襯套,做法較簡單,用染過的家織布做里襯,鋪上薄棉,外層為紅綢面,用線依次納緊,以防棉花下滑,縫成筒狀后,頂部用同樣的材料剪成四方形,與上部帽沿結(jié)構(gòu)相同即成。后部分較前部分復(fù)雜,先將染過的兩層家織布粘牢,表面貼上各色緞面,顏色自定。把圖樣拓在緞面上,剪下形狀不同的6片材料,把喜愛的圖案描繪在上面,接著用紡車紡出6根各4米長的棉線,用吊砣逐根旋轉(zhuǎn)纏繞白色呢絨線,經(jīng)濃縮,每根僅得到1米左右線料,將這制好的精線按圖案盤弄,后以花針固定,再輔以其他色線刺繡成圖案點(diǎn)綴其間。把繡好的6片材料組合到襯套上,各片邊沿用黑白兩色線交替鎖邊,帽口用黑金絨布滾邊。此時(shí),帽頂?shù)模吨患饨怯貌噬€制做成圓球裝飾,外面四角下面懸吊白色珍珠串,末端垂著布制五角星。帽的周邊釘上銀制品,最后鑲上反光小圓點(diǎn)飾物似天上星星般光亮,給本就精致美觀的繡花帽增添了一道靚麗色彩,繡花帽就這樣在侗家女的手中誕生了。
繡花圖案的構(gòu)思設(shè)計(jì),突出了侗家姑娘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個(gè)性,集繪畫、剪樣、刺繡組合于一體,形成了獨(dú)具特色的侗族刺繡風(fēng)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