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
圖片
凱里市三棵樹鎮(zhèn)季刀苗寨
季刀,苗語Jid Dob Vangl Eb,意為深潭,因寨腳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,位于凱里市東南部20公里,有110余戶,近500人,主要為潘姓。季刀坐落在巴拉河畔,分上下兩寨,古樹參天,沿山而居,依山傍水,建筑古樸,吊腳樓木房錯落整齊,坐東朝西,呈三角形狀,遙呼相應(yīng),境內(nèi)有百年糧倉、古花街、神仙洞、埋壇山、牛馬腌腳印、鼓藏場等景點,凱榕公路穿寨而過,是巴拉河苗族聚居的旅游村寨。2014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名錄。
歷史淵源:季刀建寨史由于沒有文獻(xiàn)資料記載而無考,據(jù)季刀老人口述,其先民是從江西南昌遷徙而來,定居此地已有11代,按20年一代推算有220多年。民國三十一年(1942年)為悅平鄉(xiāng)第二保轄地;1950年11月衛(wèi)悅平鄉(xiāng)第二村轄地;1953年屬平樂鄉(xiāng);1958年建季刀大隊隸屬凱里公社;1961年屬平樂公社;1984年復(fù)改村。
季刀苗寨的百年糧倉,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(1782-1850年)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,當(dāng)時,寨子人口少,住房分散,糧倉也隨各戶修建,由于社會治安差,盜賊搶劫和火災(zāi)時有發(fā)生,糧食遭受嚴(yán)重?fù)p失,人們?yōu)橹炭植话病R蛏焦认畯拇逭樍鞫?,又是寨子的心臟地帶,在村寨長老的建議下,人們都把糧倉搬到此地集中修建,在糧倉四周修建住房防守,并安了寨門。這樣,既防火又防盜,糧食不再遭受損失,人們安居樂業(yè),百年糧倉從此世世代代保存下來。
文化特征:季刀苗寨民族風(fēng)俗多姿多彩,百年古歌向世人傳唱宇宙的誕生、人類和物種的起源、開天辟地、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,苗族的大遷徙、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(chǎn)生活等。苗年節(jié)、爬坡節(jié)、二月二、吃薪節(jié)、吃鼓藏等節(jié)日文化是人們了解和喜愛季刀的最好展現(xiàn)。季刀村的雙針繞線繡是苗族古老的繡法之一,工藝精湛,圖案優(yōu)美。以苗家烹飪的苗王魚(青椒拌素魚)、酸湯魚、雞八塊、腌魚、腌肉、腌湯等為主的巴拉河風(fēng)味菜肴,芳香四溢,十里飄香。此外,境內(nèi)流傳著牛馬腳印、埋壇山、鼓藏場等傳說故事,神秘美麗,教育后人。
走進(jìn)季刀,踏百年古道,你會體驗苗民的勤勞;看百年糧倉,你會驚嘆集體的智慧;聽百年古歌,你會沉醉優(yōu)美的旋律;品苗家美食,你會留戀鄉(xiāng)土的味道;望百年古樹,你會遙憶世事滄桑;游巴拉河水,你會享受清流之歡暢……
資料來源: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