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解鎖塵封的記憶 聆聽古籍的聲音”,本期為您講述內蒙古自治區(qū)圖書館新入藏的蒙古文古籍《譬喻之?!贰?/p>
《譬喻之?!?,又名《譬喻經(jīng)》《賢愚經(jīng)》《賢愚因緣經(jīng)》《故事之?!?。除蒙古文譯本外,還有漢文、藏文譯本。蒙古文譯本為五十二品、漢文譯本為十三卷六十九品,藏文譯本為五十一品。
蒙古文《譬喻之?!冯m名為“經(jīng)”,卻是一部來自印度的“佛教故事集”。全書共52個故事,每一個故事中又包含多個小故事?!镀┯髦!芬苑鹱媾c其弟子們的對話為主要形式,收錄了釋迦牟尼因果之教誨及其早期多種傳記故事,宣揚因果業(yè)報的佛教理念,啟發(fā)人們的善根,導惡向善。
內蒙古自治區(qū)圖書館所藏蒙古文《譬喻之海》為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年(1714年)北京木刻本,作者不詳,譯者據(jù)考為北元僧錫鋝圖· 固什·卓爾濟,該刻本未標注。藏書為紙質,梵夾裝,版框尺寸17.3×51.5厘米,四周雙圍欄,卷首和卷尾繪(印)有佛像圖,版框左側寫有蒙古文“譬喻之海”及漢文“順”字樣。共1卷,230葉,460頁,頁面尺寸21.5×57.5厘米,每葉正面標蒙漢文頁碼,背面標漢文頁碼,第二葉有部分缺失,用毛筆補寫,正文首題《賢愚經(jīng)》。
錫鋝圖· 固什·卓爾濟(1564-約1620),蒙古族喇嘛學者。亦名文殊席利·固什·卓爾濟或班第達·固什·卓爾濟瓦,庫庫河屯(今呼和浩特)人。他是三世達賴喇嘛的高徒,在1578年覲見阿拉坦汗時,得到阿拉坦汗的敬重,并跟隨其赴蒙古地區(qū)傳教。他在蒙古地區(qū)的傳教軌跡遍及呼和浩特地區(qū)及喀爾喀部阿巴岱汗處。1588年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后,他臨時代替三世達賴喇嘛,坐床主持蒙古地方經(jīng)教活動,遂有“錫鋝圖· 固什·卓爾濟”之名號。他一生主要從事藏文典籍的翻譯和著述。據(jù)跋文記載,17世紀,錫鋝圖· 固什·卓爾濟遵土默特部那木岱汗、鐘根哈敦(三娘子)和鄂木布·鴻臺吉復譯《譬喻之?!分瑢⑵浞g成蒙古文。
明朝崇禎年間,貢嘎斡思帶領譯者整理出版《林丹汗金字甘珠爾》時將錫鋝圖·固什·卓爾濟翻譯的《譬喻之?!芳{入《甘珠爾》。清朝時期,在對蒙古文《甘珠爾》進行對堪修訂再版時,《譬喻之?!繁痪幦氲诰攀恚送?,《譬喻之?!芬脖粏为毧∵^兩次。
《譬喻之?!冯m是一部宣傳佛教教義的故事集,但也有倡導人們"棄惡行善"積極的一面。無論這些故事的背景,出發(fā)點,結局如何奇特,都在強調和平、平等、慈悲和孝義,有一定的教育意義。
《譬喻之?!分械淖髌窋⑹嘛L格形態(tài)各異,敘事方法靈活多樣,故事內容豐富多彩,兼具文學性和哲學性,有著較高的審美意義和較深的思想價值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,《譬喻之海》被翻譯成多文種典籍,并得到廣泛傳播,植根于多個民族文化中,增進了我國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,架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橋梁。
資料來源: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