裕固族的節(jié)日主要包括春節(jié)和宗教節(jié)日。因受漢族影響,他們也過端陽節(jié)和中秋節(jié),但這兩個節(jié)日除明花地區(qū)外,一般不舉行節(jié)日活動。
裕固語稱春節(jié)為“阿克葉”,意為“白色的年”、“新的年”。如今,春節(jié)是裕固族最盛大的節(jié)日。每年農歷的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,裕固族的家庭成員都會到先人的墳墓祭掃,將一些布條、酒肉、油餅、酥油炒面等放在一起燒掉,以祭祖先,表示后人的懷念。傍晚的時候,在自家門口點幾堆火,將牲畜從火堆間趕過。全家人也要從火堆上跳躍數(shù)次,希望借此驅除邪氣,也預示來年六畜興旺。年三十則要守歲,意思是人勤春早。各家各戶還會在屋外掛一盞紅燈,通宵明亮直到正月初五或十五。裕固族人認為,天神會在新年之際巡訪人間,帶來福氣。因此,人們在家里掛上紅燈為天神引路以求得福氣。
正月初一,全家要敬奉天神和火神。這一天,婦女不再操持家務,禁止使用刀、剪、掃帚等。清晨吃過餃子、喝過奶茶后,人們就開始拜年走訪活動。準備的禮品一般為肉、紅棗、葡萄干,有的還送炸油果、馓子、餃子等。送禮時,先將禮品裝在褐子制成的口袋里,上面用一塊四方白布對角折成三角形封蓋,類似哈達,表示吉祥如意。裕固族十分在意每位親友或本村的每位成員是否來自家拜年。
宗教節(jié)日每年定期在正月、二月、四月、六月、九月(或十月)舉行大會,其中以正月大會最為隆重。從正月的初一到十五是正月大會。這時候,寺院會舉辦酥油燈花會,展出酥油花(用酥油及色彩合面捏成的人物、鳥獸、花卉等)。僧人們則戴上牛頭馬面等假面具跳護法。
四月大會是齋戒。寺院的喇嘛、法臺及僧人要閉齋兩天,十四至十六日禁閑談,忌食葷菜、辣椒、蔥蒜,只喝些酥油茶。開齋那天,人們都到寺院去。僧人首先漱口后,吃一種用大米飯拌酥油揉成的開齋團子,凡到寺院的人都能吃一點開齋團子。
九月和十月大會是宗喀巴生日和逝世的日子,舉行一般的紀念活動。
與宗教祭祀活動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節(jié)日還有“汗點格爾”活動和“祭鄂博”活動。
“汗點格爾”活動是裕固族地區(qū)最普遍最典型的薩滿教祭祀活動。每年在固定的日期,如農歷正月到二月初、六月六和立秋之后舉行。從農歷正月開始到二月初結束的祭祀中,每家每戶都要參加并且邀請也赫哲(裕固族的專職薩滿)到家舉行儀式。六月六那天則舉行祭天活動。
“鄂博”,又稱“敖包”,蒙古語音譯,意為“堆子”,為祭神之所。在不少地區(qū)分別存在著兩種祭“鄂博”的儀式活動。通常情況下,屬于藏傳佛教的“鄂博”叫“大鄂博”,屬于薩滿教的叫“小鄂博”。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舉行,有些地方則定在四月二十一日或六月初一舉行。鄂博又可分為“紅鄂博”與“白鄂博”?!凹t鄂博” 又叫做“格孜烏壘” ,主要作用是保護牲畜,使其免受野獸之害。一般用羊肉祭祀,祭祀時要現(xiàn)場宰羊并將羊血潑灑在鄂博桿子上,因此又稱“葷鄂博”。“白鄂博” 又稱為“阿克烏壘”,主要作用是祈雨。一般用奶食品祭祀,將牛奶、奶茶、酒等灑在鄂博上,“白鄂博”祭祀時不殺生,因此又稱“素鄂博”。
參考資料:
1.李天雪,《裕固族民族過程研究》,北京:民族出版社,2009年;
2.甘肅編輯組,《裕固族東鄉(xiāng)族保安族社會歷史調查》,蘭州:甘肅民族出版社,1987年;
3.湯奪先. 裕固族的宗教民俗[J].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: 哲學社會科學版, 2002。